内容详情

DETAIL

技术贴 | 看疯狂专利代理人如何玩坏一支吸管

作者:拓荒者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18-03-01 00:00:00


这篇文章缘起于昨天我与藿香正气液的邂逅。和往常一样,工作之余拿起一瓶藿香正气液喝了起来。显然,是因为药量太少,喝得并不尽兴,于是不由自主得玩起了吸管。这不玩不要紧,一玩可就出大事了,根本就没法再好好工作。先看图


前方高能,请带着智商看

我转身问同事A:这根吸管有玄机,你发现没?

这家伙本能的反应是我又开启了忽悠模式(也难怪,我确实经常忽悠他),回答:HI-HI(拟声词),吸管能有什么玄机!(注意是感叹号,潜台词是你又忽悠我)

随即问同事B:你觉得呢?

同事B(大帅哥,略显傲娇地一笑):可以增压……(意思理解了,表达似乎不太到位)

我:啥?

同事B:可以在喝药的时候往里面进气……(他每次都只说几个字,估计这就是帅哥的气质)

我没再问下去,想必大家应该都能明白了,因为这时候同事A接话说:ei(二声),就是啊!

(PS:吸管外表面有一圈齿轮状的凸起,当插进药瓶时,吸管外表面与瓶盖之间会形成多个小孔,空气就通过这些小孔在喝药的时候灌入瓶中,确保瓶内减小的气压恢复,使喝药不再费劲了。)

读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象到一个场景:发明这根吸管结构的人内心应该是自豪的,自己一个简单的创意能够被公司所认可,并用到产品市场中(也可能因为对公司给的奖励不满意,正无心工作呢,哈哈!!);抑或也许,这根吸管的发明还不是简单的某一个人突发的创意,可能是一个团队认真分析,是一个系统性的创新成果。

不管哪种情况,从专利法立法的初衷来说,这样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智慧财产)毫无疑问是值得保护的对象,那接下来就看看,同样面对根吸管,可以有怎样的玩法,不同的玩法又有啥区别呢?

先看一段自由发挥,这段发挥来自一个群的回答:


问答

吸管有什么不同?

不错,已经突破了形状限制!


(自由发挥到此结束………………)

接着上面的对话,我问同事B:现在假设我是发明人,我告诉你我改进了这根吸管,之所以要改进,是因为以前圆形的吸管在插入的过程中,药液会通过吸管往外冒,而且吸药的时候有点吃力(吸不动),我的吸管解决了这个问题,能申请专利吗?

同事B:当然能啊!

我:申请发明专利可以吗?

同事B:没问题!

我:你怎么来写权利要求呢?(角色瞬间转换为考官)

同事B:一种吸管,包括吸管主体、吸管上设置有凸起。

我:正六边形算凸起吗?(后来才发现是我太低估了对手,数字搞得太小)

同时B:算,但也能实现效果。(这就是刚才数字搞小了的报应)

我:正100边形呢(小样,还不信治不了你!其实我就想说只是用“凸起”来限定不妥当,在法律上不严谨,自然也就通过不审核)

同事B:……那凸起改成凹槽。(这还差不多,但也不够)

我:凹槽如果是环形的能行吗?(只是圆圈圈凹槽肯定不行啦,所以上面这样描述肯定有欠缺,这下知道专利代理人的苦逼了吧,都在纠结这些东西?)

同事B:@#¥%……&(此处省略500字,直接上结果)

同事B:一种吸管,包括吸管主体,设置于吸管外壁且与吸管轴线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均匀分布于吸管外壁圆周,所述吸管垂直于轴线的断面为齿轮状。

(PS:总算把我手上的吸管给描述清楚了。怎么样,看上去还行吧?是不是觉得“我靠,这也叫专利”?如果我再告诉你,这样描述,你的发明专利就到手啦,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外加对发明人和代理人的一(shi)丝(fen)鄙视?

但是……(凡事到这里就应该有但是啦!)

同样是获得一份专利证书,这个专利还可以有另一种写法,而效果大不相同:

首先我们一起来分(bi)析(shi)一下上面那个“授权”的专利(自我普及“全面覆盖原则”):

1、限制了必须是凹槽,如果有一种方式替换凹槽,就无法获得专利保护,比如单一凸起的条文,并没有形成凹槽,但是使用时却可以形成通气孔(后面还有个根劲爆的案例能说明这一点);

2、限制了凹槽必须与轴线平行,我们完全可以将凹槽设计为绕外壁的螺旋状;


3、凹槽均匀分布于圆周,意思是请求保护的对象包含多条凹槽,那下面这种单一凹槽的没法保护;

4、再看这样的设计,是否侵权是不是也存在争议?

还好他没有把凹槽描述成从头贯穿到尾,如果那样描述,上面这根吸管就毫无疑问得不侵权了。

接下来上我的劲爆案例(自己想的,嘿嘿!本来该有图的,画图的家伙没来得及,暂且文字描述吧):如果在传统吸管的外壁刻上我们公司的LOGO(比如说拓荒者的文字或图标),LOGO设置为凸起或凹陷,当LOGO与瓶盖接触时自然会形成间隙使空气能进入瓶内,这个方案算不算侵权呢?

应该大多数人认为不侵权,我也这么认为,至少按上面的写法,肯定不侵权。

但是,我再告诉你,这个是我竞争对手的方案,他们以前从来不这样做的,后来是看了我们的方案有了启发,才做出来的方案,你是不是有一(shi)丝(fen)不服啦?这不就是基于我的智慧成果的擦边球吗?如果这都可以,那我申请专利还有啥意义,别人随便一改就避开了!(没意思)

哈哈,不着急,既然敢提这么劲爆的案例,自然有解决办法。下面就来看看,一篇高质量的专利该怎么来写:

首先,来看一个流程(就不说是标准流程了,我们更希望各位大神能给出改进意见,这是我们目前认为的专利撰写标准姿势):

在图的右下角,有个小图(虚线框内),如果按小图流程撰写,就出来了我们刚才分(bi)析(shi)的那篇结果。
如果按照标准姿势来,会怎样?请往下看:

第一

理解技术方案,就是看懂吸管的原理,上面大家都看已经懂了,省略200字。

第二

发现技术问题,重复一下两个问题:1、解决管子插入过程中药液往外冒的问题;2、解决吸药的时候进气问题。

第三

提炼发明构思:通过改变吸管外壁结构,使吸管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进气孔。

第四

填充实施例+制图:1、并不局限于凹槽,可以是凸起(其实只需要有相对的凹凸感就行),比如未形成凹槽的凸起或印制的LOGO/图案等;2、凹槽或凸起不限于直线,比如螺旋方式、S曲线等;3、凹槽或凸起不限于布满管壁,可以在管壁的任何地方,或者多段的方式,可以有优选方式;4、形成的凹槽不限形状,圆弧线、三角形等都可以,可以有优选形状;5、形成的凹槽可以不限尺寸,可以有优选尺寸。(实施例几乎涵盖了上述各种不侵权的可能)

第五

制定专利策略:包括申请一件还是多件专利,哪些专利作为重点,哪些专利作为附属专利群等。同一件专利中哪些特征作为主要(必要)特征,哪些作为可选特征。(到这一步,专利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策略基本定下来,保护范围也比较清晰的显示了可以保护哪些类型的产品以及哪些对手可能成为侵权对象,专利的质量基本得到保证)。

第六-第八

大众干的活,此处略去498字。再附上一条修改版的权利要求书,供大家体会交流:

一种吸管,包括吸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主体外壁包含有凹凸部(包含上述实施例中的所有形式),所述吸管位于凹凸部的截面边界与能覆盖所述边界的最小圆周之间包含有间隙(用于对凹凸部进行限定)。



推荐阅读